提要: 在每年上千億元的智能電視市場蛋糕的誘惑下,樂視、聯想、愛奇藝、阿里和小米等互聯網企業,紛紛舉起了“跨界”的大旗,在已趨于穩定的中國彩電市場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彈,剛趕走了其他對手的彩電六巨頭,又迎來了一批重量級的對手。
在每年上千億元的智能電視市場蛋糕的誘惑下,樂視、聯想、愛奇藝、阿里和小米等互聯網企業,紛紛舉起了“跨界”的大旗,在已趨于穩定的中國彩電市場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彈,剛趕走了其他對手的彩電六巨頭,又迎來了一批重量級的對手。
9月,對于中國智能電視,可以用一個關鍵詞來形容——“火拼”。放眼全球市場,沒有一個國家和地區能像中國市場一樣出現多個品牌同期推出新品的火爆場面。9月13日,沉默多時的行業領軍品牌海信高調推出VIDAA、VISION兩款升級4K產品。在發布會上,他們高調表示自己將“造船出海”,參與這場由“家電”與“互聯網”共同營造的智能電視的藍海博弈。
談及互聯網企業進軍智能電視,海信電器產品總監簡志敏顯然更對自家產品充滿信心。他說:“電視不是手機,手機算快速消費品,而電視卻一定屬于耐用消費品,電視對于品質的要求遠遠高于手機。做電視需要很成熟的技術沉淀,而在技術這方面,我們是最好的。”
互聯網企業 祭出低價、內容兩大法寶
隨著操作系統、生態體系、無線互聯技術的日益完善,智能電視成了繼PC、手機和平板電腦之后,最后一塊終端屏幕。而一向富有侵略性的互聯網企業,終于在這個月也開始集體向這塊屏幕發兵。9月2日,康佳與未來電視合作發布KKTV;3日,TCL聯合愛奇藝推出TV+;5日,小米公司推出小米電視,并打出2999元的低價牌;12日,創維與阿里也簽署了聯姻協議。
剖析互聯網企業進軍路線,不難發現,掌握內容優勢的互聯網企業,開始向軟件動刀。以硬件起家的互聯網企業,則繼續叫出了“便宜”的口號。
作為互聯網行業的大哥,阿里捆綁著“網購系統”打造了獨特的阿里云OS,殺入智能電視軟件板塊,并啟用“借船出海”的模式,與創維等傳統家電廠家共同布局智能電視市場。而主要靠做硬件起家的小米,推出智能電視產品時更多向硬件靠攏。基于Android系統,小米模仿電視廠商打造出自己的操作系統,又照搬了手機營銷的成功策略——47英寸電視售價為2999元。小米意圖通過這樣一系列“廉價”營銷布局顛覆整個智能電視市場。
業內人士認為,互聯網企業的進入可以迅速補足智能電視軟件領域的短板,嶄新的營銷策略也使得智能電視成為資本市場關注的焦點。互聯網等企業的進入,能給趨于平淡的電視市場注入新活力,大大刺激到傳統家電企業革新的神經。
海信亮劍 VIDAA、VISION雙劍齊發
“從質量上來說,買臺手機,生命周期是1~2年。如果買一臺電視,生命周期為7~10年。對于消費者來說,出毛病那是很麻煩的。海信從事電視機產業40年,迄今產銷了一億多臺電視機而無召回案例。今年,我們又大幅超越國標,推出30天包退包換的服務政策。這些都是其他廠家做不到的,互聯網企業更難做到。”簡志敏更加直接地點出了互聯網企業的硬傷,“就拿屏幕來說,不是一塊面板就能代表畫質的,在這塊面板的背后,需要有技術池的支撐,引擎技術、模組技術、顏色處理技術,我們一共有150多項專利技術,這是我們多年技術積累的結果,在國內廠家當中我們是獨樹一幟的。”
與愛奇藝、阿里只涉軟件不碰硬件的柔和進入方式不同,小米和樂視以硬件入侵。意圖上下游產業鏈通吃的互聯網廠商,在一入局就遭到了傳統企業的連番炮轟,而能否把“品質”問題拿出來曬太陽,也成為了小米等廠家能否入侵成功的門檻所在。
對比近期雙方推出的產品配置,就能看到小米等做硬件的互聯網企業的尷尬。以往在發布新品手機后,打“廉價”+“高配”牌的小米,在智能電視上,卻只能抓住“廉價”這個關鍵詞進行營銷。在硬件配置方面,他們能說的僅有“引進LG的IPS硬屏、三星SVA屏,采用1.7GHZ處理器、2GB內存、8GB閃存……”,由于對主流趨勢判斷不足,也沒有搭載4K的順風車,小米等互聯網企業的“配置”營銷,開始顯得捉襟見肘。
上一頁12
LCD液晶模塊:http://m.kaimrui.cn
|